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系列报道 (六)
日期:2025-08-12 作者:青岛工学院团委 编辑:qdgxytw 阅读:101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日,食品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洋河粮艾振兴团”,联合胶州市洋河镇河西郭村、胶州市爱之心公益慈善服务中心、胶州市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共同走进洋河镇河西郭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了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实践团队第一站走进了位于洋河镇兴郭村的艾工坊,在这个弥漫着草药清香的院落里,探寻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振兴密码"。走进艾工坊,浓郁的艾草香气扑面而来。同学们仔细观察着负责人演示古法艾绒制作工艺,筛选、晾晒、石臼捣绒等传统工序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根据工坊负责人介绍,同学们了解工坊的“林下种植+古法炮制+文创开发”的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传统手工艺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实践,和其打造的三产融合新业态,即集手造展示、研学体验、产品销售于一体。在这里,同学们不仅读懂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密码,更直观的感受到了艾草正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绿色引擎”。

抗美援朝老兵,是用青春甚至生命为大学生树立的榜样,是高校大学生宝贵的思政资源。为深入了解抗战老兵的感人故事,从中汲取勇气和力量,实践团来到了洋河镇李高庄村,寻访抗美援朝老兵别德森。同学们充满敬畏地围坐在老人周围,认真聆听老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难忘经历,从入伍初心到战场上的残酷场面,再到战友情谊和面对生死的勇敢无畏。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在老兵别德森的讲述中,同学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深刻体会到了“最可爱的人”为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艰辛与牺牲。对于抗美援朝,作为高校大学生有理由以最热烈的感情予以纪念,因为这些“最可爱的人”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触摸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生动的革命故事是对同学们最有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步入纪念馆,时光仿佛倒流。展柜中陈列的土枪土炮、泛黄的照片、斑驳的粮票,都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同学们驻足观看解放初期的人民币和粮票。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票证,让"红旗下成长"的年轻一代直观感受到新中国初期的艰难岁月。同学们怀着崇敬之心,循着历史脉络缓步前行。在这里,同学们不仅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在重温初心使命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红色精神的厚重内涵。这份精神,如同穿透岁月的“指路明灯”,必将照亮同学们的青春征程,指引着他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毅前行。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洋河粮艾振兴团”以“艾”为纽带,串联起产业创新、精神传承与红色根脉。成员们在实践中触摸乡村的脉搏,在公益中传递温暖,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当青春邂逅知行合一的成长课堂,当理想对话薪火相传的民族记忆,这场融合观察、思考与行动的实践之旅,让青年学子们收获了弥足珍贵的人生体悟:青春的意义,正在于用脚步丈量大地,用行动服务社会;要守护文化根脉,铭记历史启示,让梦想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绽放光彩!